top of page
Search
ttm3657778

朱熹与《四书》

作者:马照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九月十三日乙巳

耶稣2020年10月29日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合称《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是朱熹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在宋代形成的中华文化新经典。

朱熹,世称朱子。绍兴十三年(1143年),14岁的朱熹秉先父朱松遗命,奉母到福建崇安五夫定居,拜“五夫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为师,研读《四书》。

五夫古镇山川秀丽、钟灵毓秀,素有“邹鲁渊源”美誉。

“五夫三先生”崇尚二程理学,对《四书》都有深入而独特的研究,胡宪更是将长期收集的数十家《论语》解说,以二程论述为主,融汇各家解说,同时附以自己独特见解而成的《论语会义》传授给朱熹。此书为朱熹注释《论语》提供很大帮助。

在他们教导之下,朱子坚持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研究中心,研读大量学术著作,为研究《四书》奠定了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晚年朱子回忆当时“读《四书》甚辛苦”,“十七八岁时,读《中庸》《大学》每早起诵十遍”。

文化经典是民族文化的基本之典,具有创新性、权威性、深邃性等特点,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中华文化从远古到孔子集大成,孔子后到朱子集大成,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孔子编撰《五经》,即通常说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成为中华文化的初始原典。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五经》文化经典的地位,但回应不了当时社会思想需求和佛学道学的挑战,导致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日益边缘化。

中华文化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在尊崇维护《五经》的同时,需要重新选择意义更加突出、内容更加明确、能回应佛道挑战的新经典。选择新的文化经典的任务,从唐代韩愈提出,经北宋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最终落在了朱子身上。

朱子认为,《五经》内容丰富但表达的意义不够集中、明确。朱子继承二程从《礼记》中分出《大学》《中庸》两篇的思路,并将《论语》《孟子》提升到“经”的地位,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形成文化新经典。

朱子用40年时间“遍求古今诸儒之说”,融汇百家,收集各种经典文本,加以研究注释。《论语集注》引用学者1629条注解,《孟子集注》引用学者1324条注解。在此期间,朱子还写了《论语要义》《论语训蒙口义》《大学解》《大学或问》《论孟精义》等与《四书》相关的著作,构筑起包括理气论、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理一分殊在内的庞大的哲学新体系。

绍熙元年(1190年),《四书章句集注》出版。但朱子仍不断修订完善《四书》,直到辞世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四书集注》视野开阔,理论深邃,从宋代开始普及,元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由此也确立了朱熹在中国教育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诚如钱穆先生所说,朱熹“于四书用功最勤最密,即谓四书学乃朱熹全部学术之中心,亦无不可。”他还在《朱子学提纲》中对朱熹用功于四书学作了简要的总结:“四书结集于程朱,自朱子以来八百年,四书成为中国社会之人人必读书,其地位已在五经之上。”

作为文化集大成之作,《四书》追溯到远古,承接炎黄、尧舜、孔孟文化思想,开启疏浚文脉、重建文化的进程,准确体现孔子、朱子倡导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深深融入民族精神,内化为民族文化基因,如源头活水,激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

责任编辑:近复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秋风】反思辛亥:论孙中山之道统自觉

反思辛亥:论孙中山之道统自觉 作者:秋风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 《现代哲学》2015年第3期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八月廿八日己未 耶稣2015年10月10日 学界对孙中山先生与儒家思想间关系已有一定讨论。然仅从儒学立论,远不足以把握孙中山思想之历史...

关于儒家宗教化之我见

儒家是有神论但不是神本论。儒家承认鬼神的存在,又以天道为神,但不承认有一个创世造人的人格神存在。或者说,儒家是以性与天道为神的神本论。我在《圣经中的神》中指出: “这些上帝或昊天上帝(五经中的上帝),都是孔子编撰圣经时对古籍概念的沿用。经过孔子之手,上帝已非人格神,而是与天...

中國國民黨黨員守則十二條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提經中國國民黨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通過 作者:蔣中正 序文 總理立承先啟後救國救民之大志,創造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宏規,領導國民革命,興中華,建民國,於今全國同胞,皆能一德一心,共承遺教者,斯乃我總理大智大仁大勇之所化,亦即中國列祖列宗所遺天下為公大...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