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ttm3657778

談思想

思想是人類文化的根源。

凡是動物都有思想。禽獸的思想是自私的,人是萬物之靈,既有自私的思想,也有大公無私的思想。

由於地緣關係,受喜馬拉亞山分隔,人類活動分為東西兩方,思想由然而生,便有東方思想和西方思想。

西方的思想概分為:神學、哲學、科學。東方思想概分為:經、史、子、集。

現在先説西方思想:

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辭典」和英國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覽手冊」所列舉的世界十大思想家名單相同:孔子、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阿奎那、哥白尼、培根、牛頓、伏爾泰、康德、達爾文。選舉的標準是他們對人類思想影響較大,也就是說這些思想是比較高尚的,其他的都在其次。這些思想各有區別,孔子是經學大師。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是希臘最有成就的哲學家。哥白尼、牛頓、達爾文是近代科學巨匠。托馬斯阿奎那是中世紀最偉大的神學家。培根、伏爾泰對西方近代文明貢獻極大。康德是西方18世祀以來最大的哲學家。當然,世界大哲不只這十位,其他稍遜而已,可能受限於十的原因,未被選取!

美英列舉的十大思想家,東方只有孔子一位,容後再說,現在先説西方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雖是希臘最有成就的哲學家,兩人是師徒關係,思想的發展結果完全不同,而且進而反目相向。哥白尼、牛頓、達爾文的科學知識和伏爾泰康德䓁哲學家思想,都和基督教的神學思想相衝突,故有1269年的巴黎哲學和神學大論戰,1860年牛津大學的科學和神學的世紀大辯論,也就是說西方的神學哲學和科學互不相通,且哲學和科學都排斥神學。

另有一本書「西洋思想史」,是美Crane Britton著,台灣王德昭譯,1959年台灣教育部選為大學用書,由中正書局發行。從裏面也可看出西方思想的更概和繁雜,莫衷一是,無一而終。這本書的思想雖是根源於希臘和羅馬,但對於那段時間的思想卻是略而不宣,僅從15世紀以來演進至今五個世紀的史實。著者是以20世紀世界思想為主體,自15世紀敘述下來,直到20世紀中葉,共分為導言和8章:

導言

作為我們近代心智傳承的一部份,有一種普遍的觀念或信念,認為抽象思想,関於真、善、美、人生之意義與目的的「哲學」思想,在這一世間的個人或人群的現實行為中不是重要因素,或根本不是因素。

但並非所有我們近代西方文化中人皆如是,也有美國哲學家詹姆士(William Ja,mes)j一句名言形容作「軟心腸」和「硬心腸」之衝突的無窮盡論爭的一面。在軟心腸者看來,因為人思想——尤其他若是儘往足夠崇高處思想——所以他存在,或仍將存在;在硬心腸看來,因為人存在——尤其他若是足夠精明世俗,足夠現實主義的——所以他思想,或仍將思想。

例如19世紀末葉歷史學家羅崑(Felix Rocquaint)的「法國革命前的革命精神」中說:真正迫使法國人民叛變的原因,不是関於他們權利、正義、平等的思想,也不是哲學家如:伏爾泰、盧騷、狄德羅、孟德斯鳩、和陸克數十年間散播於法國人民間的思想,而是現實的具體的俗世生活的艱困,實在窮乏和痛苦。但到1906年另一位教授盧斯當(Marius Roustan) 在他「第18世紀的哲學家與法國社會」一書中,以為一般無思想的人民生活困苦的叛亂,只造成一個國家之內的小規模紛擾,卻不能成為有思想有目的的全國一致行動。當然我們無寧認同後者。

本書的著者,是希望幫助讀者開始來瞭解我們的多向性的社會,沒有這種暸解,我們的多向性可能會在誓不兩立的爭吵中完結,然後是一個新組織的社會,而幾乎一定是非民主的社會。,

第一章近代世界的形成——人文主義。

自13世紀以來,義大利人費齊諾(Ficino),米藍多(Mirandola)等人發起普遍研讀古希臘、羅馬的爇術和文學,反對宗教思想的桎梏,要以人為中心,不以神為中心,把人從神學思想中解放出來,史學家名為文藝復興。

16、17世紀的人文主義者大略分為兩派:富贍派和簡約派。

早期的人文主義者歸向於希臘、羅馬,一般注重:紀律、秩序、寧靜、與簡易;後期的人文主義者,在他們目睹宗教戰爭的悲慘之餘,他們乃注重王道主義或極權主義者。

人文主義者(富贍派、節約派)皆非用心於我們今日的民主事業。

第二章: 近代世界的形成——基督新教

新教運動不過我們以先所曾論及的基督教在此世與來世、現實與理想之間永遠存在的緊張相持狀態的另一表現。教會生活日趨於現世化,日益隨落,經院學者日事於空洞的爭辯,修道院日益富有,不成教士的教士日見增多。

1517年馬丁路德,德意志神學家、哲學家,原為神聖羅馬帝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最終是全歐洲的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

喀爾文新教不僅宣傳勞動神聖,而且乃至堅決要求勞動。因為魔鬼專埋伏以待怠惰的人。喀爾文新教拒斥奢侈、浮華、娛樂、以至教堂的裝飾。因此喀爾文教徒成為一資本家。

享利八世曾撰着一篇為公教辯護的論文,駁斥路德的近著「教會之巴比倫俘囚」,而経教宗酬以「正教護持」。但不久他又進行與羅馬公教決裂,因為教宗反對他不倫的婚姻。他定新教為英國國教,自命為教長。

新教運動期間,以英國教會和路德教會為右翼,以喀爾文教派為中心大中央教會,而以更激進的教派為左翼。激進教派如依拉斯主義,就是以他們的思想國教化。

第三章:近代世界的形成——唯理主義

唯理主義者是欲將「上帝」與「超自然」自此宇宙中逐出。

唯理主義思想從三方面表現出來:自然科學、哲學、政治思想:

自然科學:17世紀不僅是一個天才(牛頓、哈維、笛卡爾與巴斯噶)的世紀,也是一個大科學學會(1660年英國王家學會、1666年法國的國家科學院)創立的世紀。

戰爭、地理發現、發明、商業技術、時新奢侈品、發現物、與其他因素交互作用,每一因素皆有影響於其他因素,而所有的因素又一起構成近代科學的物質的背景。

培根提出了他的新工具學術,反對亞里斯多德及其演繹法,反對經院哲學。法蘭德斯人斯梯芬發明小數點。笛卡兒發明座標。在天文學方面有:哥白尼、布拉、刻卜勒、伽利略。在物理學方面有:光學、力學。義大利人托里拆利發明氣壓計、一日耳曼人葛利克發明空氣唧筒、波義耳發現氧氣。哈維於1628年發表其解剖學的實驗說明。

培根雖然提出了他的科學新方法,實則他是一位哲學家。他旨在覓取絶對的真理,與達於此真理的一條可靠的途徑。他可說是演繹法的仇敵、歸納法的戰士。

笛卡兒乃一碩學之人,一個具有極其廣濶的學問與科學興趣之人,他主要的哲學思想背景為「方法論」。他以:我思,故我在,作為㝷找中的哲學的第一原理。他並不如培根之為歸納法的崇拜者,對於我們的感官印象所採集的粗略的事實,有着十足的唯理主義者的蔑視。他在尋找靈魂在人體中的位置。自笛卡兒以下,甚多哲學家曾試圖彌縫此一靈魂與肉體、精神與物質、思想與感覺的二元論。唯理主義者之為人,強調靈魂與肉體的兩極間屬於精神的、理性的與理想方面。而經驗主義之為人,強調此兩極間屬於物質的、有形的、與感覺的方面。

霍布斯是利維坦邦的哲學家,在甚多方面與笛卡兜相若,而為十足的唯理主義者。

英國的陸克也足是唯理主義者哲學家。

至17世紀的猶太哲學家斯賓諾莎、其持身處世乃一個超脫的哲學家的理想。在一個對於笛卡兒報以廣大注意的世紀,斯賓諾莎郤掉頭不顧。

第四章:第18世紀——新宇宙觀。

所謂「新宇宙觀」就是一般所稱的「啟䝉運動」。新宇宙觀由英國的牛頓(科學)和陸克(哲學)開其風氣。認為宇宙一切人事和物質都不出「自然」的範疇。牛頓的強項在科學,陸克所專注在心理學、倫理學、和政治理論。英國人在產生啟蒙思潮觀驗有過人的貢獻,而傳播此類思想於全世界者,則為法蘭西人伏爾泰。伏爾泰、孟德斯鳩、波普、英國自然神論者,皆屬啟䝉思潮的溫和的第一世代。他們深受路易14時代「簡約派人文主義」的影響:相信節制、禮節、以及古時良好的規律。孟德斯(鳩著有「法意」)、伏爾泰成為當代的英雄偶像。至1750年後的新人則多屬過激份子,此可謂第二世代。他們常是偏頗的宗派強烈心,以一種特殊的觀念強納於社會。他們將自然神論趨向徹底的唯物論和無神論。相信宇宙為一具巨大的機器,拉、梅特里甚至說:人即機器。後期啟蒙思潮又分為唯理的古典主義和唯情的浪漫主義,此可謂啟蒙運動的第三世代。二者經常糾結不分,他們一致譴責貴族、教士、及一般不開明人士所代表的舊方式。認為自然人生來即道德的、合理的心腦完好的,故皆擯斥原罪的理論,此世代以盧騷等人為代表。第三世代同時尊從唯理主義學浪漫主義的教導,造成了美國法國革命,和未經革命而改造了英國,其間思想權力的爭吵甚多:約翰亞當斯、山姆亞當斯、哲斐孫、佩恩、拉法夷脫、丹東、羅伯斯比爾、普萊斯、格雷動爵、、、。總之,在18世紀末期,西方已有一個幾百萬人的中等知識份子階級、傳達思想的書報和各種思想社團的組織、甚至沌粹的消遣娛樂的社團名之曰沙龍的組織能力。在此期間,思想問題的爭吵,欲求一最小公共因素也十分困難。

啟䝉人士的信仰:西方人對竹宇宙及宇宙中萬事萬物的態度的變化,乃是自基督教的被世的超自然的天堂,至唯理主義的此世的自然天堂。啟䝉運動的人們對於宙宇的理解,已得到了他們的牛頓,但對於人類関係郤未曾完全得到他們的牛頓;傳統基督教不能再為啟䝉人士提供一個可以接受的宇宙觀。此等對於傳統基督教信仰動搖之人,並未立即將神一併棄之,仍存自然神論的觀念。第18世紀乃反教士思想的偉大時代。自然神論者和無神論者,雖能排除基督教的上帝,郤仍須與罪惡的問題博鬥(不知人何以要為悪),對於他們極其難解。

第五章:第19世紀——新宇宙觀的擴展。

法國革命初年的樂觀精神,使甚多人士相信苦難已經過去,以後將不復有歷史可言。進步學說繼續是第19世紀一般信仰的堅定立場,而且比18世紀更加堅定。自1815至1915百年的平靜年中,進步猶為明顯。第一,科學和技術保持不間斷的進步:孔德的科學序列表: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這些科學的發明和進步,應用到工商企業上的相互為用,大大地提高人類生活和喜欲。第二,19世紀中葉,人們至少能相信道德和政治確有進步:1825年奴隷制度在英國置民地美洲已得廢止、1861俄國的農奴業已解放、從禁酒至戒淫都在進展、對於人的生命的重視和保護在若干方面為向來所未見、殘忍的游戲和刑罰在西方已不復為公眾所喜。第三,19世紀對於進步學說的偉大的貢獻,如生物學家的達爾文,其進化論雖與啟蒙運動的世界大同學説相違,仍不失為政治組織和商業團體的動力之一。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原始」一書問市後,知識界就將人文與科學分開。民族主義的思想也在此期中興起。

第19世紀的思想自由時代,沒有任何思想學派,能完全支配一切。形式的哲學,即令對於受教育的常人,也從未有過重大的影響,而且日益成為一門極其專門而學究化的學問。它的研究者幾乎限於大學教授,因此益發和一般受教育人士隔絶。其他如美術文學和宗教亦復如是。所以在19世紀的男男女女,確好蔑視他們的上一代前輩,鄙之為淺薄平凡和庸俗,從不知真正深刻的感覚和思想,從未曾過完全的生活。

唯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政經顛峰時刻,貴旅和精英階層的社會,即所謂:「衣食足則知禮義,倉廩實則知榮辱」的人性之自然思想。

第六章:第19世紀——來自左右兩方的攻擊。

所有加於19世紀生活文化的攻擊,可分為來自右方和來自左方的兩派。右方的保守派或君王派,左方的立憲派或急進改革派。

信仰個人主義。對於政府的不信迄為西方文化中的持續的要素之一。祇是在19世紀中受到了更多的標榜,並傳播於社會所有階級。

我們舉德梅斯特、柏克和紐曼,以代表一般從傳統的基督教宇宙觀和心理學的觀點,以攻擊啟蒙思潮的樂觀、唯理的思想家。

德梅斯特,是被法國革命所放逐的薩伏官員,一位最善雄辯和最具才能的人,他的「宗教論」極力反對培根的新工具說,也為教宗權威乃至宗教無誤論辯䕶。他認為凡新的都不能是好的,凡好的都不能是新的。

柏克,一個遠為深刻的民主政治批評者,一個對啟蒙思潮的基本信念提出質疑的最有才能的思想家之一。著有「法國革命的感想」。是一個虔誠的英國國教的教徒。他支持美國反抗英國的革命,但郤反對法國的革命。在他看來,造成法國革命的主要原因,是受啟蒙思潮的高大希望所薰陶而至。他讚成基督教皈信惠論,反對盧騷的性善論。他攻擊自然權利。

樞機主教紐曼曾是牛津大學的一位導師。成為19世紀初年以「牛津運動」着禰的英格蘭高派教會復興運動的顯赫人物之一。他痛感確信和權威的需要。他認為道德源於知識,而悪行出自無知。

另外一些來自右方的批評人士有穆勒、竇格維爾、梅恩等。

穆勒是位「自由主義者」的大政治家。他十分擔心「多數者專制」的危險,而對於比例代表制及其他保障少數者集團之自由的方案饒有興趣。

竇格維爾是一位有教養的法國貴族,對於美國頗為友善。他擔心美國重視平等過於自由,尤其是邊地人民的平等主義。擔心美國對於思想精神的優美卓越不加信任。他對於美國人的指望直造於至善感覺困惑。他憂慮我們會在我們偉大的未來重視物質過於精神。

梅恩爵士,一位英國晚期的作家。他認為歐洲的社會主義太注重安全,不如美國資本主義的敢於冒險。

來自左邊的攻擊,就是人權的激進派的攻擊。他們主張只需政治民主的完全實現,一種大體的社會經濟平等的情形終將造成。另一股自19世祀末以來的集體主義或干涉主義思想行動的潮流,卻為美國人不大喜歡的「社會主義」。另一攻擊者為無神論的「馬克斯共產主義」者。馬克斯主義者和非馬克斯主義(社會主義者),都確稱啟蒙思潮為他們共同的淵源,兩者都反對傳統的基督教,都否認原罪之説,對於人性都取根本樂觀的見解,都否認超自然,都專注於此世人人能受幸福的生活,都排斥以不平等身份為基礎階層的理想。激進的民主左派份子,仍將主張:「僅有的教條是沒有教條」,不容異己的僅有的理由是「不容不容異己者」。

自文藝復興以來到18世紀的啟蒙思想集其大成:反宗教反集權,要民主自由平等19世紀便是左右兩派的極端對立。右邊為保守派,左邊為激進派,中間為啟蒙思想的自由派。美國人建立他們自己的平衡而成為他們的信仰。


第七章:第20世紀——非主知主義的攻擊。

第18世紀啟蒙思潮的極端份子,相信人類很快就將生活於一個完美的社會。但隨後便有法國革命和拿破崙的30年戰爭,再後更有30年的兩次世界大戰。歷史哲學家們如:斯賓格勒、梭羅金、陶恩比、都招引我們進入一個非物質的幸福境界。詹姆士和杜威的實証主義同樣反對系統思想的肯定與靜止的性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証明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多數相對的真理。科學系統的知識仍不斷變更和增加。至於非累進的知識,我們的文化有如一片幾乎難以置信的羊皮紙,它的舊字可以刮去而另寫新字,但寫上去的從未被突然的或完全的刮去。不同的思想,在它們成敗進退的比較上固有變化,但極少被完全排除。宗教與反宗教的思想依然存在。馬克斯主義絕末完全死去,西方在19世紀所達到的社會穏定程度也不能恢復。民族主義思想仍未完全消除。民主思想的中道,仍然遭受左右兩方的攻擊。

第20世紀中葉的知識份子可能會覚得,近代世界在所有大小問題上的多向性,比較言之,在人類史上乃是新的,而他頗擔心我們可能會窮於肆應。他們要求一種新的綜合、一種新的信仰、一種在大問題上共同同意的基礎,但他至今尚未得見確鑿的新精神綜合的端倪,甚至尚未得見某種至少可以加進巳有的混合體中去的極其新穎而現代之物。迄今為止,我們尚不過是一種頗為一貫的文化型式的流變;此種文化自中世脫穎而出,至17、8世紀而彰明較著。實在,我們心智生活中的最新穎之物可能完全不是審美,而卻是一種研究人和人類関係的傾向,此可能是我們久巳徒有其名的社會科學的濫觴。

非主知主義是本書作者所立,自覚此乃一不幸之名稱。非主知主義者則只見到,思想似每每聽任:慾望、情熱、偏見、習慣、條見反射、和人生的甚多其他非屬思想的因素所擺佈。我們之應用非主知主義一語,則將求其無褒無貶,以說明試圖稽考實際的人類行為中合理性之地位的努力。非主知主義者,不信任先前某些有関大問題的抽象思想。縂括言之:非主知主義者大體承認.秩序、幸福、個人自由、以及所有其他我們以與啟蒙思潮並提的目標,但他們認為凡此目標,在此世都只能部份的極其緩慢的達到。他們相信逹到它們的最佳途徑是不要教說它們必須達到或説已経達到,而祇是耐性從事,致力於建立一門以累進性知識為基礎的真正的社㑹科學。同時希望此項知識將受人利用以進善而非張悪。

第八章:第20世紀中葉——未竟之業。

在討論西方思想史上,我們迄今的注意所及,仍在西方男男女女對於大問題、對於宇宙觀的態度。第十八世紀的知識份子對中國真是傾慕至及,他們一部份是把中國的儒家哲人用作巨杖,以打擊他們的基督教敵手。

但尼蓀的名言仍足以取為第19世紀西方對東方所作的估量之一公平的例証:「歐洲五十年勝似中國千百載」。他們完全不足証明我們西方人在上層倫理思想和形而上學方面,曾從其他,民族有所借鑑。

斯賓格勒將西方文化分為三段:希臘羅馬型、阿刺伯型、和歐洲型,三型各約一千年,而每型互不相通。許多西方人相信,中世文化是當代文化之反對者。當代文化尤以科學至為發達倡勝。自然科學,其本身並未提供一種宇宙觀。科學知識的追求,應該是我們西方價值的一部份,但它決不能造就我們西方的價值。現代西方人的信仰:1,自然、2,人的尊嚴,3,人應愛於此世代的良好生活,4,講求道德和審美———-即希臘貴族式的中道。西方文化即令在最穩定時,禁慾的和狂熱的兩種對立生活方式也都同時呈現於其中。

何以我們西方能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社會,但是我們當前仍是不滿於大問題(宇宙觀、理想與現實、今生與來世)的無法解決?何以維多利亞時代的中道末能維持不墜?何以下層階級不能安分守己,社會主義在民主政治已經實現後又要宣傳經済民主,人們要求經濟平等,而不只是精神平等?西方人總是在追求一種信仰來安身立命,雖然一些人不相信超自然和具有人格性的神,宗教仍然揮之不去。近三世紀以來,己有若干傳統信仰的替身:民主政治、民族主義、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此類不具人格的宗教信仰中,要使「悔改」生效,極其困難;寛恕悔改的罪人是基督教的偉大力量之一。縂而言之此類新生的信仰替生,對於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缺乏從前宗教所有的了解;因此它們也不如從前宗教的善於處理危難時期的人類闋係問題。無論如何,民主政治不欲全心全意回返基督教(今日願意其回返的頗眾)它便必須負起救治心霊的責任。因此我們不可遽下論斷,認為我們的西方文化將發生某種激變,而進入另一個「信仰時代」。在西方,民主宇宙觀之將再度受到修正,幾乎確定無疑。我們在1950年間完全無法斷定此修政正採取何種形式,一大部份當視美蘇兩國鬥爭(一次関係全部宇宙觀之命運的鬥爭)的結果而定。我們西方的傳統,已非教條式的、也非理想主義式的,而卻仍然是極其堅定的個人主義的、民主政治的思想。

綜合以上二書,西方思想的根源於希臘蘇格拉底的「愛智」,各人都在盡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以至思想繁茂倡盛:神學思想雖自文藝復興以來一直都被反對,但終就未將其消滅。哲學雖然茂盛,卻都只在學究中打轉轉,終究未成一物。唯有科學思想一支獨秀,統一全人類在物質方面的信仰。

西方人自15世紀以來,一直在尋求大問題(宇宙起因和人的生死)的解答、對宗教的反抗,以及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的政治追求,思想上始終未能統一:來世與今生、理想與現實、威權興世俗二者之間的緊張仍未得到釋放,以至有所謂:宗教間的相互容忍、民主思想多向性的認知和多元文化的提倡,不一而絶,正是孔子所謂的:好智不好學,其敝也蕩(放蕩不羈無一能終)!故我說西方最偉大的只有科學思想,它才是:真實、有用、超時空的思想,經得起政治的檢驗,其他思想都是民粹,不能用來:齊家、治國、平天下。

現在來說東方思想。東方思想分為:經、史、孑、集。

經學有儒釋道三家思想:佛教思想是心學加鬼話,心學哲學和儒家心性哲學相近,但它僅限於修身,不能放大去齊家治國平天下,尤其「出家」的思想大大違反儒家人倫思想,但它又反過來要發楊儒家的孝道思想,且不自相茅盾,是問那個父母願他的子女去出家,既然出了家又何從去孝順父母,故中國人信佛教玩玩而已。

道家老子思想完全和儒家思想相反,它是要反回人類始初大自然時代。故它要「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蒭狗」(道德經第五章),要「復使民結繩而用之」(道德經第八十章),要「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第八十章),根本就是朱子所説的「高而無實」,也就是現今一般所說的「民粹」。

儒家思想是東方獨一無二的「人本思想」,人們常説「人是萬物之靈」,換句話說人就是宇宙之靈,故我常想「宇宙無人空白在」!

儒家思想是由中國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任何民族都有他的原始宗教信仰)演進而來,中國人很早就有了帝王政治,宗教信仰都在政治控制之下,不斷理性化而自然成為國家教育的內涵———敬天、拜祖、信仰道(理)。代代相傳,孟子說:人之為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放勳(堯皇帝)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篇第四章)。故堯皇帝深明做人的道理,應當和禽獸不同。故我説,如堯皇帝沒有這種思想的提倡,則人雖聰明,最多也是一個衣冠禽獸。這種思想歷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累集,大大地完備週用。孔子雖無帝位,卻是聖人,聰明睿智將上述聖王明君所用之典籍加以整理而成五經(詩、書、易、禮、春秋),作為教材,統一了中國人的思想,知識份子無不服鷹。

這些思想在孔子之前已經行之有年(約二千五百年),道統之傳有自來矣!朱子說:其見於經,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継而有湯、武、孟子、朱子之累集,相傳迄今又是二千多年,仁義之道已成為民族之天極、生命之骨髓,故儒家思想是經學、是道學,也就是西方思想的所謂神學,所以它是:超時空、真實、偉大、有用、獨一無二的東方思想。其餘的:史、子、集諸學均出自儒家思想。

孔子以其聰明睿智,在其整理古籍之時,輯出了三大哲學思想:「大學」是他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中庸」是他的心性哲學;「孝經」是他的愛的哲學。從這三本書的第一章,就能瞭解其哲學的綱領體系,也能得到儒家思想的整個精髓,成為人類之光,共同的信仰:

大學第一章:人生哲學政治哲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對於這章書最好的說明莫過於「中庸」第20章書。格、致、誠、正、修、斉、治、平八目盡在其中。

人生於世,本無什麼目的、求生而已。由於歷代聖王明君賢聖君子琢磨累積,孔子的整理,發明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治業)、平天下,八個目標。(一個正常之人,誰都不能脫離這八個人生歷程?)這八個歷程就變成了人生的八個目標,前五個是個人的修身,後三個是多人的政治。八個目標能攻克實踐多少,你人生的意義就有多大。

中庸第一章就是人的心性晢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潑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天命之謂性的那個「性」,指的就是「人性」,是孟子所說「人性善」的那個性,又説人之異於禽默者幾稀的那一點的不同,它也是佛教的「佛心」、基督教的「神」,堯舜所指的「道心」。為了通俗,我說就是「公心」、「誠心」或「良心」,也是西方人所謂的:真、善、美。

率性之謂道。遵循這個「人所獨具之性」去做人做事,就叫做道(個人的正道、政治的王道)。

修道之謂教。修養這個「做人」和「為政」的智、仁、勇三達德就叫做教。孔子說: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亦即中庸第21章所說的: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的那個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個道是一刻也不能離開我們的言行舉止的,如果離開了就不是我們所說的那個道。

是故君子戒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到地方,或別人聽不到的時候,也都小心翼翼地不做那違背良心的事。因為縱是很隱蔽或細微的事情,終有一天會顯現的,故做人一定要小心在一人獨處的時候的一舉一動都不違背良心。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喜怒哀樂是人之情慾的表現。這種情慾未發之前存在心中是中性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是人類為求生存的「私心」。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種私心發出來都能符合公心的節制便是和合了。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這個「私心」是人生的動力,喜怒哀樂都由其發動,仁義道德都由其喜怒哀樂表彰出來,所以説它是天下的大根本。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這和就是和平、和合,是人類高尚的道德之一,故說和平為處世之本,是人類通達事理的大路。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生遇事都都會發生私心和公心的糾結,即所謂天人交戰,如能發揮各人的智仁勇三達德,克服了私欲,便能世界和平、人類進步、探明宇宙、以至天地和人類共生共榮的理想境地。

孔子所著孝經的第一章:愛的哲學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人是超自然的動物,除理性之外,還有愛情、知報恩。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乎孝。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莫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人生年幼有父母之愛,壯年有夫妻之愛,年老則有子女之愛,若無孝道思想的教導,子女不知道孝敬父母,人老必然困苦孤獨,和禽獸一樣,獨自死去,則人生既無尊嚴,也就沒有意義了。

為人今日孝敬父母,他日年老也受子女之孝敬,且不天公地道!故年輕人要盡早投資,好好孝敬父母,給子女做出榜樣來,將來子女才會孝敬你,這就叫做先付後用,必然穩妥。

孝道思想和教育,中國人比世上其他任何民族都講究。禮記載有:法令規章,與時俱進而變革,唯:親親、尊賢、敬老、男女有別,不得與民變革。又説: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焍。

孔子說:愛親者不敢悪於人,敬親土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行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這是說明孝道思想近則事奉父母,遠則治國(治業)平天下都能盡其功。孟子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詩經上說:永言孝思,孝思為則。就是說任何人不論你處在甚麽環境,只要記住,不要辜負父母的期望和祝福,⋯⋯⋯「做一個好人」,就對了!

如何簡單實踐儒家思想?

由良心出發,率性(善)而行。走入「五達道」:君仁臣敬、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友信之。能否走得順遂,就要看智、仁、勇「三達德」的功力如何?三達德是可以修養的,子曰:好學近乎智,力行(善)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所得結果,便是各人的造化。故雖同本於良心,由於智仁勇三達德的差別,用處各不相同,致有偏頗和過與不及之差,「中庸」第29章可用來檢驗一個人的思想是否正確、是否有私心: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夏商兩朝)、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像孔子)、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歡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詩曰:在彼無悪,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早)有譽於天下者也。

儒家思想雖然都是從良心(誠心)出發,而智仁勇三達德功力不同,結果殊異,但總要不離道統之正。孟子是正統,筍子是偏支(人性悪,要用聖人的仁義來教化改正。難道聖人不是人嗎)?;朱子是正統王陽明是偏支(直指人心,不用書傳。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網,思而不學則殆);孫中山是正統,胡適門(蔡元培、鲁迅、吳稚輝、牟中三等人,談到儒家思想時總比附着自由平等民主人權)是偏支。故學者研讀和信仰不可不慎!

結論

中庸第22章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畫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也。

儒家思想是盡人之性,科學思想是盡物之性,應當先盡人之性,再去盡物之性,才能自然地贊助天地之化育,才不至於象今天這樣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地球生病了。

這兩個思想不能偏廢,故西方人要學東方的儒家思想,東方人要學西方的科學思想,共同促進人類進步、世界和平(不要再打打殺殺的)、醫治地球、探明宇宙、使人生幸福、人生才有意義!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孝道

孝道思想是娛舜發明而實踐,堯皇帝肯定其德性,並因此而禪讓帝位給他。孔子述而施教,特著孝經一書。 孝思是人類最高的品性、至大的情感。就是子女對父母親的愛:是報恩、是和順、是和平、是忠誠。 孔子自稱他述而不作,為何又作孝經?因為「孝道思想是作人處世最重要、最全面、最簡單、最捷便...

中國應該撑起儒家思想這面大旗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先生務實的摸著石頭過河,開啟了經濟之路,江朱胡溫継之,經濟飛躍發展,國家隨之富強,馬克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自由思想充斥其間,治理維堅,鄧、江、胡、習,各有不同思想,爭相冩入黨綱之中,但都只是各自適時的政策指標,功不至於團結人心、號召天下。...

王道政治

何謂王道政治? 王道政治是霸道政治之對稱。前者以德服人,後者以力服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 贍 也,以德服人者,中心閲而臣服也。放眼天下,只有中國的堯、舜、禹、湯、文、武是「王道政治」,其他全世界都是「霸道政治」,中國自春秋五霸以後也是霸道政治,西方一直都是霸道政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